舒心乐园

积极心态,是追求幸福的“红玫瑰” 文章来源: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》

作者:南翔小学更新时间:2018-09-17 06:22点击量:0

积极心态,是追求幸福的“红玫瑰”

 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来源: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》

  一、人是高尚和卑微的统一体

 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,一个是高尚的自我,一个是卑微的自我;一个是阳光的自我,一个是阴暗的自我;一个是坚强的自我,一个是脆弱的自我;一个是积极的自我,一个是消极的自我。人的内心的变化是迅速的,从积极的心理状态变为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瞬间的事,即所谓“一念之差”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遗传因素、不同的成长环境、不同的教育程度、不同的社会经历,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习惯、不同的思维品质,对外部事物会有不同的感悟,即不一样的心理活动。两种不同的心理趋向并存于同一个人身上,所以人的心理变化是一种常态。我们可以通过自我修养、自我调整或同伴疏导,克服消极的心理趋向,发展积极的心理趋向,让我们的心胸变得开阔、敞亮,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,让幸福阳光伴随积极的人生。

  二、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

  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,是一种感觉,与贫富、地位、名气及一切外部世界物化的东西都无直接关系,它与心态有关。一个人在地里劳动,满头大汗,可是他面带微笑哼着小调,觉得很幸福,那他就是幸福的;另一个人在自家别墅花园里散步,可是他皱着眉头苦着脸,觉得自己很不幸福,他就是不幸福的。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,除了你自己以外,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你的幸福感。外界可以不让你说话,可以不让你吃饭,甚至可以终结你的生命,但无法改变你内心的感觉。有人认为有权人是幸福的,有钱人是幸福的,别人是幸福的。这山望着那山高,殊不知真正到了那山,就会得到四个字的结论:不过如此。

  其实幸福是用来独自体会的,不是用来和别人比的。现实生活中的人,各有各的难处,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辉煌有辉煌的代价,平凡有平凡的自在;富贵有富贵的烦恼,清贫有清贫的乐趣。叔本华说,幸福可以用一个分式来表示,期望得到的是分母,已经得到的是分子,分子越大,分式的值就越大,幸福指数就越高。个人欲望过多,分母就过大,分子总是赶不上分母的增长,就永远不能满足,总是感到生不逢时,怀才不遇,怨天尤人。这种人“幸福分式”的值永远小于1,永远得不到幸福。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,知足者常乐,知足者虽贫犹乐,不知足者虽富亦忧。

  三、身边的幸福很多

  身边的幸福很多,就看你感受幸福的能力强不强。活着是幸福的,健康是幸福的,学习是幸福的,劳动是幸福的,有工作是幸福的,有工资报酬是幸福的,有爱情是幸福的,有孩子是幸福的,有朋友是幸福的,眼睛能看见花开花落是幸福的,耳朵能听见风声雨声是幸福的,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房住,这些都是幸福的。这么多幸福包围着你,你还不该笑对人生吗?如果你仍然不感到幸福,那就是你感受幸福的能力不够。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:“人之所以不幸,有时候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。”

  有人说,放眼望去,许多人也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房住、有工作、有爱情、有孩子、有朋友,我只是和大家一样,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怎么会感到幸福呢?这样说,就是角度问题了,幸福是你自己的心理感受,别人的生活好起来,不应该影响你内心的幸福感。如果当别人过得不如你的时候,你反而感到幸福,甚至当别人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,你才感到幸福,这就是嫉妒的心理、阴暗的心理、消极的心理,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,会让你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”,难寻幸福踪影,永远不会有幸福感。因为永远会有人在某一方面超过你,永远会有人生活条件比你优越,永远会有人在事业上比你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
  四、影响教师幸福感受的几个心理问题

  1.未来情结

  教师总是习惯于担忧学生的未来,常将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片面地理解为必须用少年的不幸福,换取未来的幸福。其实,这跟产品的“三包”是不同的,无论教师怎样地未雨绸缪,怎样地为学生“谋划”未来,也“包”不了学生未来的幸福。更何况在教师“苦口婆心”的逼迫下,即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,他们的未来就一定会幸福吗?如果为了学生将来未必兑现的幸福,而牺牲学生今天的幸福,将会钝化学生感受幸福的触角,弱化学生享受幸福的能力,消散学生创造幸福的灵气。那么,即使将来幸福真的来到面前,他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吗?还能正确地享受幸福吗?

  是的,教师不能不考虑学生未来的幸福,但教师更应该着力培育学生认识幸福、感悟幸福、理解幸福、追求幸福、播种幸福的基本素养,更加切实关心学生今天的幸福。因为,“过去”是“今天”的积累,“未来”是“今天”的延伸,如果学生每一个“过去”都不幸福,就积淀不了幸福的“今天”,也难以开创幸福的“未来”。

  2.蜡烛情结

  有人说,教师是红烛,照亮别人,燃烧自己。这一比喻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奉献与牺牲,有点悲壮,甚至有点凄美。但现代教育不主张用教师的牺牲换取学生的成功与幸福,开创幸福教育首先要有幸福教师,没有幸福教师,就不可能有幸福学生,更不可能有幸福教育。教师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,有创造幸福的本领,有传递幸福的技巧。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教师自身不断追求的过程,是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,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。因此,教师不能把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对立起来,不能片面地把自己看成教育的输出端,把学生看成教育的输入端。教学相长是真理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,一线教师一定会体验到,在帮助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、发展能力、提高素质、完善人格的同时,教师自身的知识也会得以丰富、能力得以增强、教学风格得以完善、人格魅力得以提升。因此,享受教育的幸福,不是学生的专利,而是师生共同发展过程中,教师与学生共有的精神感受。

  3.圣贤情结

 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,但教师个人并非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的“至圣先师”,都是“凡人”。在某些具体问题上,特别是在某些技能上,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教师未必总是领先于学生。现代媒体、网络打破了教师拥有知识的“优先权”。因此,在某些问题上,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,不必硬撑着面子去维护所谓的“绝对权威”。

  现在的学生,多为独生子女,家长对独生子女过高的期望往往会传递到教师身上。不少家长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,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,压在教师头上,这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教师自己要有自知之明,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“凡人”,是“有限责任公司”,不要逼迫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。要坚守“荣誉、地位、利益与自己实力相匹配”的原则,谁贪图高于自己实力的荣誉、地位、利益,谁就把自己推向了痛苦的深渊,很难见到幸福的光芒。

  教师既然是“凡人”,就应该有“凡人”的生活,不仅要有“琴棋书画诗酒剑”的精神生活,还要有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的物质生活。有人说,爱情不是婚姻的全部,仿照这句话,我也提醒教师说一句: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。如果工作是出海远航,家庭就是静谧的港湾,爱情就是港湾的灯火,有了港湾与灯火的等待,远航人的辛苦就成了幸福的期盼。生活与工作的协调,人与自然的和谐,会催生积极向上的心态。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,幸福就会飘然而至。

  五、辛苦与幸福并不对立

  辛苦不是痛苦,辛苦与幸福是一组不离不弃、齐头并进的平行线,辛苦到何处,幸福就到何处。幸福是辛苦的影子,全无辛苦的生活,很难想象有什么幸福可言。常常听到有人说:“辛苦着并快乐着。”我特别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。“希望”是幸福的重要元素,农民在田间辛苦耕作的时候,丰收就是他们的希望,因此烈日下的脸庞常常荡漾着微笑。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时,不能说不辛苦,但学生的成长是他们的希望,看到作业本上的精彩解答,他们往往很难抑制快乐的心情,甚至唤醒熟睡中的爱人分享自己的幸福。

  有一句古话叫做“乐以忘忧”,我觉得可以改动一个字,叫“忙以忘忧”,有事情做着,有工作忙着,便没有时间去杞人忧天,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,没有时间去“预支”烦恼,所谓“人闲是非多,人忙精神爽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适当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,应是生存的正常状态。没有压力,就没有动力;没有动力,就没有努力;没有努力,就没有实力;没有实力,就没有生存力。如果连生存力都没有了,还谈什么感知幸福的能力呢?适度的外界压力,是增加生命“密度”的必要条件,没有一定的生命“密度”,生命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。

  六、积极心态,是追求幸福的“红玫瑰”

  生活以幸福为目的,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人获得幸福。发展幸福教育,要靠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。

  享受教育的幸福,教师也应该是受益者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,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,中小学生是最有朝气、最有灵气、最有活力的群体,他们应该是幸福的“中心”,最贴近这个群体的教师,会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首先感受到幸福的“温度”。“红玫瑰”是追求爱情的象征,而积极心态则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幸福的“红玫瑰”。

  积极的思维、积极的视角、积极的情感、积极的态度、积极的行动,可以淘洗掉一切污浊的泥沙,筛选出闪光的金粒,可以驱散消极心理的阴霾,迎来幸福的阳光。


联系电话:021-59129357 学校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裕丰路188号

copyright©2017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

沪ICP备11021021号-4  |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91号